科研速递 | 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师生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录用

发布时间:2024-02-09 来源: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

       近日,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的梁倩茹教师参与的一项关于青少年网络欺凌性别差异的研究(题为“Adolescents’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ex difference i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gnitive-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发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中科院一区顶刊,影响因子9.9)。香港教育大学陶思思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香港大学Cheng Yong Tan为通讯作者。该文揭示了网络欺凌对青少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尤其对女生来说,她们的网络欺凌经历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在线活动的主要平台。然而,网络欺凌的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严重。一些研究指出,网络欺凌的经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健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欺凌对个体的影响因人而异,特别是在性别差异方面,这亟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其对青少年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并寻找可能的保护措施。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该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0所中学的5151名青少年进行了一项横向研究,收集了他们在网络欺凌(包括作为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的经历、主观幸福感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信息。通过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调节模型的方法,探讨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联,以及认知情绪调节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欺凌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在女性青少年中,网络欺凌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欺凌时,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例如,将责任归咎于他人(blaming others)能够保护女性网络欺凌受害者,使其避免幸福感的降低,而采用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的策略则能使女性网络欺凌施害者保持较高的幸福感。对于男性青少年来说,那些更倾向于使用将责任归咎于他人(blaming others)的策略的网络欺凌施害者,其幸福感较高。

       这项研究的发现为教育者提供了启示,即在制定干预策略和支持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在处理网络欺凌经历时的不同需求和应对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应对网络欺凌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文献来源

Tao, S., Lan, M., Tan, C. Y., Liang, Q., Pan, Q., & Law, N. (2023). Adolescents’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 Sex difference i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gnitive-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Doi: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3.1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