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每个阶段的学习方式都在改变”、“过往的学习中,我很看重正反馈”、“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个性化导学,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日前,在广州连绵的雨天中,一场有趣而又充满思辨与激情的交流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523会议室展开。
这是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在暑假来临前的举办的一场师生交流会,以个人学习、群体学习以及智能学习为主题。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罗伟其教授、院长刘子韬教授、副院长官全龙教授及全院教师出席本次交流会。
从上午十点开始,研究院20余名智慧教育研究生围绕着主题,从个人如何学习、个人学习经验如何分享(给他人)、如何将人的表达转换为机器处理的表达方式、如何将个体经验复制到群体、以及总结反思等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启发。
在学生们分享结束后,现场老师们都给出了针对性的点评与建议。有老师表示,同学们的分享也让自己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为同学们的热情与认真感到自豪;有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先尝试将正在做的事情变成擅长的,再将擅长的变成热爱的事情;还有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缺乏正向反馈时,仍然要积极面对、坚持,不要放弃。
作为本次交流会的出题人,罗伟其教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此次交流会的题目开放、没有标准答案,但“同学们的分享都在90分以上”,并解释了自己出题的初衷。他表示,这次的五个问题实际上是人类从认识到学习再到能力成长以及人类认知形成的底层逻辑。希望同学们通过回顾自身的学习历程,学会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问题,在做相关研究、实践时,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
随后,罗伟其教授针对学生们的内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虽然大家准备得很认真,但没有形成整体思路,缺少逻辑整理;其次,同学们在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后,并没有尝试去用这些经验心得去实践验证。
针对学生们在自我评价部分的分享,罗伟其教授指出,大家的自我评价全都是结果评价, 应该有一些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以及综合评价。教育研究者不能只从结果去评判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更应该懂得全面、深入地去做学习评价。
最后,罗伟其教授勉励同学们继续深入思考这五个问题。他指出,同学们都提出了问题,但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是否仍然是问题,以及能否自己去解决。他表示,做智慧教育研究,应该着力宏观、中观、微观的结合,宏观层面去思考、中观谋划落实路径、微观着手实践解决,去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更着重于“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研究思维。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智慧教育及智能交互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学术团队之一,广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院历来重视学生培养工作,通过日常沟通、学术交流、实践指导、学术指引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快速成长。
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国智慧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