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 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师生论文被CCF A类会议 AAAI 2026录用

发布时间:2025-11-10 来源: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 The 40th Annual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2026) 正式公布录用论文名单,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师生投稿的四篇论文被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AAI 2026录用。

       AAAI是人工智能领域历史悠久、学术影响力广泛的顶级国际会议之一,聚焦智能体、知识表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前沿研究,同时也是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今年共有23680篇论文投稿,最终4167篇论文接收,录用率17.6%,将于1月20日至1月27日在新加坡举办。


入选论文介绍

论文题目:Learning from Scoring Disagreements: Contrastive Error Mining for Efficient and Robust LLM-based Assessment


作者:陈磊(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程腾腾(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博宇(暨南大学)、刘子韬(暨南大学)、罗伟其(暨南大学)


通讯作者:高博宇


摘要:自动化学生答案评分在面对复杂与模糊作答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大模型在处理不确定样本时易产生评分偏差,且few-shot 推理方法稳定性不足,限制了其在真实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对比式错误样本挖掘与微调框架(CEM-FT),通过分析全量微调模型与少样本模型之间的评分分歧,自动识别高价值困难的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训练轻量级 LoRA 微调,以低资源开销实现模型性能修正。实验在 SciEntsBank、Beetle 与 Mohler 三个数据集上展开,结果表明 CEM-FT 可显著提升评分准确率与一致性,QWK 指标较微调模型最高提升达 3.9%,相较 few-shot 基线亦有大幅优势。该方法为实现高效、可靠的学生答案自动评分提供了可行路径。


论文题目:A Compress-Expand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Lesson Plan Generation


作者:黄淑妍(好未来)、郑颖(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小丽(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子韬(暨南大学)


通讯作者:刘子韬


摘要:制定结构良好的课程计划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但它往往是一个耗时的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自动生成课程计划。然而,现有方法高度依赖在大规模通用语料上预训练的LLMs,这些模型往往缺乏关键的教育理论与教材特定信息,从而可能导致课程计划出现不一致性并与教材内容不匹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CE-LessonPlan,这是一种新颖的“压缩—扩展”框架,通过有效结合外部课程计划参考资料与教材信息来生成课程计划。该框架包括压缩器,用于将多条检索到的参考资料综合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文档,以及扩展器,用于将教材特定信息与LLMs的参数知识相融合,从而生成更加丰富的课程计划。压缩器与扩展器的输出随后被无缝整合为一个全面的“黄金上下文”,进一步提升LLMs在课程计划生成中的效果。大量实验结果表明,CE-LessonPlan在课程计划生成方面优于现有方法。


论文题目:Activations as Features: Probing LLMs for Generalizable Essay Scoring Representations


作者:池金玮(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岢(暨南大学)、陈宇(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林轩烨(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许强(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王岢


摘要:自动作文评分(AES)在跨命题场景中因评分标准的多样性而极具挑战性。现有研究虽聚焦于大语言模型(LLMs)的输出来提升评分准确性,但我们认为模型中间层的激活状态同样可能蕴含重要信息。为验证这一假设,本文评估了LLMs激活状态在跨命题作文评分任务中的区分能力。具体而言,我们通过激活状态拟合探测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模型架构及输入内容对这种区分能力的影响。通过计算不同命题下各特征维度的作文方向向量,解析了大语言模型针对作文类型与特征维度时评估视角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激活状态在评价作文质量时具有显著区分能力,且LLMs能够针对不同特征和作文类型自适应调整评估视角,有效应对跨命题场景中评分标准的多样性问题。


论文题目:GraphRAG-Induced Dual Knowledge Structure Graphs f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 Recommendation


作者:程兴和(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梓涵(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家普(南京理工大学)、方良达(暨南大学)、贺超波(华南师范大学)、官全龙(暨南大学)、潘世瑞(格里菲斯大学)、罗伟其(暨南大学)


通讯作者:方良达、官全龙


摘要:学习路径推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序列(如知识概念或练习),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尽管该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现有方法主要依赖于知识概念之间的先决关系,这带来了两个主要局限:1)这些方法假设知识概念之间存在明确的先决关系,而由于专家标注成本高昂,此类关系往往难以准确获取,从而限制了学习路径推荐方法的实际应用;2)基于先决关系构建的单一、顺序依赖型知识结构,使得学习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困难都可能阻碍整体学习进程,进而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基于GraphRAG的双知识结构图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模型(KnowLP)。该方法通过融合知识概念之间的先决关系与相似性关系,提升了学习路径推荐的准确性与灵活性。具体而言,我们设计了知识概念结构图生成模块 EDU-GraphRAG,该模块能够根据不同教育数据集自适应地构建知识概念结构图,从而显著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判别学习的强化学习模块(DLRL),用于缓解学习路径阻塞问题,进一步提升学习路径推荐的有效性。最后,我们在三个基准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当前最先进水平,还能够生成更高效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