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智慧教育发展新路径,11月11日,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与兴宁市教育局在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专题培训活动。此次合作标志着研究院在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中迈出重要一步,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研究成果落地基础教育一线。

签约仪式上,研究院与兴宁市教育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同时与齐昌中学、沐彬中学、华侨中学、黄陂中学、龙北中学、锦绣学校、市一小、市二小、坭陂中心小学和宁新中心小学等十所试点学校代表签订校级合作协议。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的科研优势,为试点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资源和专业培训,助力兴宁市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示范标杆。

签约仪式后,研究院工作小组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主题,为试点学校参训人员开展了系统化专题培训。培训涵盖DeepSeek×九章平台的功能介绍、教学场景应用示范及分组实训等环节。实操环节采用“分校分工体验+分角色沉浸研习”模式,参训人员按学校与岗位分组,重点体验教师智能助手、学生学习助手及智慧作业系统等核心功能,通过跨组互动点评和意见反馈,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产出、人人提升的培训目标。
此次合作是研究院秉承“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慧教育研究范式,积极对接地方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研究院将持续跟踪试点学校的应用成效,全面提升示范校教师运用大模型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学生诊断与精准学练等方面的常态化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为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经验。
